在经济危机面前,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一直都是黔驴技穷,主要致力于降息等刺激手段,用于帮助本国经济实现复苏。自5月初欧洲央行宣布降息以来,全球各国央行降息潮接二连三。G7集团会议再次默许日本央行肆意宽松,但是不能针对汇率市场。美联储官员鹰派言论重出江湖,或采取分阶段退出QE刺激措施。
近期,国内公布的经济数据普遍弱于预期,加深了投资者对宏观刺激政策的预期,并一度遭遇落空。央行已陷入“内外两难”的境遇,即:国内存在通胀预期的隐忧,国外充斥热钱涌入的压力。技术上,大盘窄幅区间缩量震荡,处于60日均线下方,股指期货空头净空单增加,不利于短期大盘及股指期货的表现。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各国的央行累计降息已达513次,宽松政策及其规模愈演愈烈。今年5月份,继欧洲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0.50%这一纪录最低水平以后,印度、澳大利亚、波兰、韩国、越南和斯里兰卡等国家均宣布调降本国的利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远在大洋洲的澳洲联储降息25个基点至2.75%,亦属于历史的最低点,超乎市场预期。
鉴于全球经济增速滞缓、4月制造业环境恶化以及通胀数据可被容忍的背景下,全球部分经济体央行继续释放流动性操作,用于帮助与实现本国的经济复苏。在经济危机的面前,各国政府似乎缺少解决危机行之有效的办法,并需要降息等途径刺激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其中,欧洲央行一再强调称,或考虑把欧元区存款部分从当前的零利率下调至负值,用来避免欧元区经济持续出现的衰退。
从G20到G7的集团会议,可以看出各国制定流动性政策的一些端倪。其中,G7财长及央行行长再度重申并保持货币政策针对各自国内的经济目标,而不是针对汇率市场。从近两次的会议结果来看,日元贬值一直受到外界的默许。2013年4月,日本央行推出史上最大规模的量化与质化的货币宽松政策。今年初以来,美元对日元累计升值超过16%,当前已经突破100日元大关。但全球密集的降息潮给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带来的长期效应究竟如何,尚难定论。
面对近期全球主要经济体降息的“羊群效应”,美联储拒绝从众行为,鹰派官员的政策退出言论再次被提及。由于美国经济复苏、制造业环境以及就业市场数据等整体表现好于欧元区水平,因此,美元相较于欧元等其他风险货币理应更具备吸引力。技术上,美元指数本轮上涨的趋势并未终结。同时引用“债券之王”格罗斯的观点认为,美国30年债券牛市很可能已经结束。
今年以来,有关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QE)政策及其规模的时间预期一直飘忽不定,主流市场预计美联储料将维系QE政策至今年年底。上周末,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芝加哥联储年会上发表讲话,警告影子银行的风险,暗示更高的资本金要求,但是,并未就何时退出QE政策的时间作出表述。本周,包括伯南克在内的多名美联储官员再次密集发表讲话,其对应的政策措辞备受关注,并足以影响到美联储后期制定退出刺激政策的时间表。
按照美联储鹰派言论的计划,美联储最终可能分阶段削减QE政策及其购债规模,并根据其对就业和通胀的影响用以改变购债数量,使得美联储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另据美联储通讯社报道,美联储官员已制定出提前结束850亿美元/月购债计划的策略。以上消息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望进一步推升美元指数,透过外汇等金融市场更是可见一斑。其中,美元指数加速突破83关口,黄金ETF持仓则逼近4年以来的低点,表明了黄金过去十年的牛市已经暂时中止。
国统局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中国4月CPI同比增长2.4%,均高于前值(2.1%)和预期值(2.3%),蔬菜价格飙升推高通胀预期;4月PPI同比下降2.6%,已连续14个月处于收缩的状态;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3%,较上月(8.9%)回升0.4个百分点,弱于预期值(9.4%);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6%,不及预期值(21.0%);等等。以上数据均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正遭遇减速的回档,继中国一季度GDP增速降至7.7%以后,高盛和摩根大通宣布下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测至7.8%。
相较于欧美股市屡创新高的表现而言,中国A股显得汗颜许多。由于中国经济主动减速,加上,全球周边国家密集降息的影响,国内投资者对央行降息与管理层出台刺激措施的预期与日俱增,并一再遭遇到落空。在政策领域,央行料继续维持稳健的政策基调,将进行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中国货币政策已经陷入“内外两难”的境遇,即:国内存在通胀预期的隐忧,国外充斥热钱涌入的压力。央行降息或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有助于提高企业和市场的流动性供应,同时,催生了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通胀预期,给中国经济带来不确定性的影响。另外,城镇化会议、IPO重启等风险事件推迟,决定A股后市波动的方向、频率与震幅。
由于缺乏重大政策性利好刺激,A股整体呈现为窄幅区间缩量震荡的态势。技术上,当前沪深两市均处在60日均线下方,尤其是深成指数仍受到年线压制,两市累计成交量不足1800亿元,在明显的放量以前,大盘料将难以出现特别大的行情。加上,股指期货空头的净空单头寸创下历史高位,亦不利于大盘后市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