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天使基金异常活跃。不过,在层出不穷的“天使”里,机构的力量比个人强大。而实际上,在美国,“天使”通常是个人,而非机构。中国天使机构化的趋势有愈演愈烈之势。
机构参战天使存争议
天使投资人讲究快速反应,需要俯下身段去闻周遭气味,相对来说,机构反应没有这么灵敏。
在“2012首届中国天使投资人大会”上,《中国经营报》记者碰到从各行各业转战而来的天使投资人,这些人中间有不少是机构的代表。
印象深刻的是此前在二级市场呼风唤雨的某私募基金,它的代表也出现在贵宾室里。这位代表告诉记者:“我们是来学习的,也准备做一只天使基金。”与她类似,据记者交流观察发现,天使中有一半是机构代表。
机构化的天使中,中国有两大机构不得不提,一是联想控股旗下的联想之星,这是由柳传志亲自主导的一个天使投资基金,规模达4亿元。另一个是李开复领导的创新工场。
到目前为止,这两大机构化运营的天使投资并没有突出的表现。熟悉内情的人说,他们都还在不断摸索中,试图探索一条批量生产创业者甚至企业家的平台。
在知金教育董事长、天使投资人谢冰看来,天使投资机构化运营是个悖论。天使投资人讲究快速反应,需要俯下身段去闻周遭气味,相对来说,机构反应没有这么灵敏。但是从管理角度来说,机构化之后相对更规范一些。
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则认为:“天使投资的决策是不理性的,需要找到一个平衡。但是,不会被天使化的机构所垄断。”包凡自己于两年前成立了险峰华兴天使基金。
与包凡一样,杨镭同时也是两个机构的创始人,一个是PE基金华山资本和泰山天使基金。杨镭出手比较早,已有投资成功的案例。
不过,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VC合伙人告诉记者:“这其实就是换了个旗号的VC。”国内较早张罗天使投资人活动的好投网总经理户才和也认为,天使有被滥用的嫌疑,存在“大跃进”现象。
机构化有后遗症
“不要把投资人神化,他就像帮你带孩子的保姆,一半是天使投资人一半是创业者。”孙淘然说,个人天使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机构化天使投资则是一份工作。
机构化投资有其优势,比如决策的理性增强,通过一层层的把关,可以提高成功率。但是,机构来做天使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首先,天使要扮演创业者的角色,承担相关义务,不仅提供钱而且还要提供资源,并且要有足够的时间与创业者泡在一起。对于机构来说,做得不如个人,因为要受到时间、精力和业绩等限制。
“天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靠感觉,而找一些没有创业经验的人来当投资经理,他的感觉怎么能准确地传递到决策者那里呢?”户才和认为,机构化的天使基金像是一个小型的VC。
在拉卡拉董事长、天使投资人孙淘然看来,很多所谓机构天使投资行为只能叫天使型的投资,专业的团队也就变成专业的投资者。而真正的天使往往是利用业余时间,个人对接初创的企业。
其次,机构化有业绩压力,使资金没有足够的耐心,可能会为了退出对被投企业拔苗助长。
做天使的心态应该是玩的心态,这是多数天使投资人的心理,并不是冲着钱去的,而是乐趣。孙淘然说:“天使是帮助别人把事做起来。如果去关注投资回报,往往投资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