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
熊晓鸽是最早将西方技术风险投资实践引入中国的人,在过去几年中他一共投了20多家跟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公司。
在中关村,移动互联网已成为越来越多创业者的首选,资本市场也将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于移动互联网。日前,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为已经或即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支招。
商报:您怎么看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潮流?
熊晓鸽:从一个国家技术的发展来看,作为风投每一个时期投资时间大概是十年左右,比如现在我们看到的腾讯、百度基本上都是12年前投的。在投资里,在一定时机有所谓的主导技术,美国最开始投芯片、PC,然后再投互联网,基本上8-10年换一个朝代。一般来讲在这里赌对的一些人,基本上都能赚钱。现在,无疑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商报:从您投资的角度来看,团队和项目哪个更重要?
熊晓鸽:当然是团队,但是投资人首先会看市场。风投就像漂流,一定要看对河流,看对河流往前划就行了,只要不被淹死,总能游到目的地,到的早一点儿赚钱就会多一点儿,到晚一点儿赚得就少一点儿。选对了河流,团队就是划船的舵手,本事好一点儿就不翻船,能够很快到达终点;本事差一点儿可能就会翻船,所以团队是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环。
商报:您怎么看待移动互联网创业门槛低这个问题?
熊晓鸽:上一个互联网时代很大一个特点基本上是以海归为主,像搜狐等一些互联网公司基本上是以海归为主的创业。现在移动互联网创业里反而变过来了,国内创业为主,而且更年轻,因为这个行业本身就很年轻,不需要在国外读过一个什么学位,使用的人也更年轻、更聪明。另外年轻不怕失败,赌的是年龄。
商报:如何看待创新?
熊晓鸽:硅谷本身有一种文化,鼓励原创的技术,鼓励你有疯狂的想法,如果说得大家都激动起来,肯定愿意帮你。至于能不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是另外一回事。因为有这么一个东西,就形成一个很好的机制。我们也想把这种机制引入中国,现在有了移动互联网,这种技术、专利、人才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出现。
商报:您认为移动互联网怎么样才可以盈利?
熊晓鸽:现在来看移动互联网真正赚钱的,基本上是一些生产终端的公司,作为内容的提供,主要还是以游戏为主。现在中国3G用户的规模还不够大,只有1亿多,我认为用户数量可能要到3亿-4亿左右才会出现引爆点,出现大规模的盈利。
商报:创业的终极目标一定是IPO吗?
熊晓鸽:国内一谈到创业就想到IPO,这是一个问题,要知道,很多公司不一定要IPO,真正要走到IPO也挺不容易的。不走到IPO可以卖掉。
商报:卖掉的话,中国有多少大公司愿意买小公司?
熊晓鸽:这也是一个问题,中国有很多大公司宁可自己去做,但永远做不大。其实更聪明的办法就是收购和兼并,这样更快。中国还有一些创业者不愿意卖公司,尤其是卖给竞争对手,其实卖给竞争对手正是最好的选择。在硅谷有一个风格,能够以高价格把公司卖掉一样是IPO,不是买了就赢了,卖了就失败了。
商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您最看好哪个方向?
熊晓鸽:我认为移动互联网是对上一个互联网时代的颠覆。在上一个互联网时代内容不值钱,内容提供商都是免费的,主要靠广告挣钱,而我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将会成为主要收入来源,从这点来讲会给传统内容提供商一个新的生命。未来在云计算、大数据上面也会出现非常好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