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长必需“灌水”
今天,央行突然宣布从4月20日起降低存款准备金率(DRR)1个百分点, 估计释放额外的信贷资金1.3万亿人民币。这是继今年2月24日下调0.5个百分点以后,在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突然宣布下调的指令。而且,一次下调,等于过去两次的力度。非常明显,中国经济增长乏力,企业投资欲望下降惊人,唯有强力提高流动性,才能保证经济实现预期增长。
存款准备金率的定义和作用
所谓存款准备金率,指的是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例(Deposit-reserve ratio, or DRR)。中央银行通过调整DRR,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或收缩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RDRR,即RMB Deposit-reserve Ratio,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反之亦然。例如,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20%,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2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80万元。
最近几年存款准备金率的起伏
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央行开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世界金融危机以后,受量化宽松的影响,中国经济逆势(世界经济衰退之势)快速增长,引发CPI上升,资产泡沫过大。从2010年开始,大幅度再次提高存款准备率,在2011年的5月到达21.5%的高峰值。
在2011年的下半年,中国经济进入低通胀时期,同时经济增长出现下降势头。从2011年的12月开始,DRR连续下调5次。到2012年5月,大型金融机构的比例是20%,而中小型金融机构的比例是16.5%.
新一届政府,力图管住以前“货币漫灌”的做法,“冰冻”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个政策是行得通的。不过,在2014年的下半年,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日益严峻,2015年2月24日,央行在过了两年半的沉默以后,开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个时候,大型金融机构的DRR是19.5%,中小型金融机构为16%.
从明天(4月20日)开始,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的DRR将分别下调至18.5%和15%.
央行突然发力的理由
中国经济2014年受到巨大压力,增长没有达到预期目标。2015年的增长目标被迫下调至7%,是20多年来最低的。
201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刚刚出炉,央行就急速大幅度下调准备金率,说明GDP增长的下行压力比想象的要大的多。
央行和国家统计局是中国经济增长情况的“insiders”,而普通观察者是“outsiders”。作为outsiders, 我们只能猜。不过,通过第一季度的GDP数据,不用猜也知道。同比增长速度下降0.4个百分点,虽然短期内是符合初定的目标。然而,实际增长率,老是在较低增长目标的低端下运行,总理不着急,行长也会着急。
其实,总理很着急。他跑到东北,看到的情况让他惊讶,李克强几乎给东北三省的主官下了背水一战的死命令。他看到一些地方开始彻底不在乎GDP增长,并不是中央和国务院的本意。他们的本意是稳增长,提质量和工业结构转型,但不等于不用GDP相对稳定和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否则,如何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不过,本次央行发力,也不完全是为了增长,而不顾通胀和资产泡沫。这次降准,可以做到提高“灌水”的底线,还可以保证不导致通胀和资产泡沫。
存款准备金率还要继续下降
世界经济危机之前,中国DRR一直保持在10%左右,是世界金融危机和对付危机所采取的刺激行动,才导致DRR的大幅度提高。
目前把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还有18.5%的水平,说明今后还会有更多更大的动作。这关键是要看三个主要宏观指标的动态:GDP增长率,CPI和房地产价格走势。
就CPI而言,目前的水平已经低于2%,短期内的宽松货币政策,不会导致通货膨胀。房地产价格也不可能升的太快,因为股事的“牛劲”没有过,老百姓已经转移投资目标。至于GDP增长率,只有下降的压力,还没有看到上升的趋势。
由此可见,央行本次动作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且,类似这样的下调,不仅限于存款准备金率,还可能在于存贷款利率。而这次为什么没有下调利率,主要是央行想稳定人民币汇率,尤其不能让人民币继续遭贬,因为中国正在争取把人民币加入SDR。在这个节骨眼上,宁可把DRR下调幅度大一点,也不想随便下调利息率。
(责任编辑:DF160)